天气热了,红薯熟了,小红书支棱起来了|长隆策划公司
小红薯这次真的蒸熟了。
小红书这次真的走红了。
在刚刚过去的7月8日到7月12日,5天时间,小红书在上海长宁区仙霞路某居民区的地下防空洞里办了一场线下社区熟人节。邀请小红书作者,观众以及附近居民参加,让线上网友成功在线下“混熟”。
用蒸笼里的红薯当邀请函,拿被单当路标,引导牌直接插在小区路边,乍一看,这次熟人节“随便”得就像个居民区文化活动。
但,它真的没那么“随便”每一处细节都是充满社区感的,都是温暖的。邀请函是一颗装在笼屉里的红薯,主办方肯定都是谐音梗爱好者吧(小红书=小红薯),这个节的主题是天慢慢热了,我们慢慢熟了,大家相见可以变熟,天气热也可以热熟,把红薯放在蒸笼里可以蒸熟。
1100平的超大地下防空洞,被分成33个“xx我熟”的内容创意空间,再加上包括艺术舞蹈家秦然、知名创作者Rika0-0在内的上百位小红书各个领域标杆作者担任对应空间的主理人。这次所有人都不需要选择分类,囊括万千的“兴趣博览会”就这样平铺在每个社区爱好者眼前,新潮酷和接地气竟同时在这里发生。
在“旅行我熟”空间,作为主理人的小红书旅行作者将帐篷、烤架、小餐桌甚至“草坪”与“天空”都带来这里,把最近小红书上“出圈”的露营体验带进场地。路过的参观者、附近的居民,都可以参与这场小小的“野炊”,因为旅行这个爱好,和来到这里的人熟起来。
熟人节的目标是和一切“混熟”,互动就是最大玩法。小红书正是采用了一种“创造互动”的线下社区搭建方式,提供了资源、场地、KOL与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在“手作我熟”设置了同好共同做娃娃活动,邀请参观者参与到制作中来;在“音乐我熟”中请到专业的舞蹈老师带动每一位参观者学习一支美式复古舞。这种设置实际上考虑了这次线下活动的时空特性:一方面,它吸引的是靠趣缘联结、来特意打卡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主办方也考虑到附近居民参与其中的可能,活动本身要足够好玩。在这里,“熟”不仅仅靠兴趣,更靠一个又一个满满人情味儿的互动。
“熟人节”社区和活动场馆所在的自然社区在互动中融合,交互不止于“人和人”,更在“社区与社区”。这场熟人节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社区本味”,从线下生发的概念,需要在线下延展,以此覆盖更多可能的潜在用户。通过设置0距离的沉浸体验,小红书寻到了线上线下社区的关联点——告别强迫社交,只需要和喜欢的人或生活“混熟”,如果是社恐也没关系,享受别人真诚分享自己不熟的领域内容,也很温暖。
就这样,小红薯真的熟了。把内容社区从线上平台转化为线下空间,需要的是人与人接触的实感。这本身需要两个圈层的结合:第一圈层是兴趣,也就是小红书本身的趣缘社群,类似大学时代“社团招新”般的体验;第二圈层是空间,也就是在线下空间延伸出多元、新潮、有创意的活动,体会怀旧、质朴和不知从哪儿生出的“邻里感”。